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构建互助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胡颖廉

  • 发布时间:2024-04-12
  • 来源:学习时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持续严峻,社会、家庭出现照料困难,居家养老痛点、难点日益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现有的机构养老又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常住乡村。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乡村振兴的双重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成为理论和政策的重点。尤其是在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亟待弥补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制度保障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已建成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3.2万个。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配置还远远落后于城市。这种差距体现在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以及养老设备和技术不足等方面。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养老床位820余万张,其中农村地区仅有约200万张养老床位,城乡差距明显。与此同时,农村养老服务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农村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缺乏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而随着大量农村年轻人落户城镇,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衰弱。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成因,也有个体因素。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但相比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还是存在差距,导致养老设施和专业人才不足。与此同时,农村的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难以支撑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人个体因素则表现在经济收入、文化认知、信息获取等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还有待健全,很多农村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来应对养老期间的医疗支出和生活费用,从而加重了养老负担。在一些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养儿防老”思维降低了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认识和接受度。此外,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不如城市,老年人及其家庭对于养老服务的信息了解不足,难以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把互助养老作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增长点
        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上述问题,互助养老成为近年来农村老年人之间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关怀和精神慰藉的重要方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从本质上说,互助养老是农村熟人社会成员之间基于互信互惠的资源交换。由于互助养老主要依靠农村社区成员的自发组织和参与,不需要高昂的初始投资,因此能减少对专业养老服务的依赖,同时也降低养老的经济成本,易于在农村地区实施和推广。当然,农村互助养老也面临资源整合不足、专业水平偏低、可持续性不强等挑战。
        与此同时,以智能产品和信息平台为载体的智慧养老技术,能够加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效能。可以说,互助是农村养老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智慧则是农村养老的新路径和增长点。那么如何让智慧赋能互助,弥补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呢?
        首先,优化农村社区的互助养老组织结构。互助养老的重要优势在于调动各类主体的养老服务资源,智慧技术能够降低资源互惠互换的交易成本,提高老年人的互助意愿。政府可利用智慧养老平台,有效整合农村地区公共机构、社会组织、老年人的养老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互助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养老服务需求、提供志愿服务登记、互换资源信息等,通过扁平和透明的载体,方便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智慧技术还可以整合散布在社区内外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资源,通过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其次,实现互助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是增加机构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实现供需信息对称,从而让专业服务供给方更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生活、匹配老年人需求。智慧养老能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建议,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例如,农村老年人可以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在家中就接受专业医生的咨询和治疗建议,减少因就医不便而延误治疗的问题。穿戴设备则可以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提示处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同时,还有智能床、智能灯光、紧急呼叫系统等智能家居技术,都能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最后,构建可持续的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环境。在互惠互换中,老年人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和自我成长的获得感,是促使其支持互助养老的重要动力。因此,有关部门可利用在线平台提供养老护理、健康管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升社区成员的养老服务能力和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可以帮助形成一个知识共享和技能提升的互助环境,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归属感。
[网络编辑:毛龙]